Skip to content

無糖益生菌含有寡糖? 此糖非彼糖

關於益生菌產品是否需要添加糖,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適量添加糖可以為活性益生菌提供營養,促進其生長繁衍,從而發揮更好的功效。

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張無糖的產品更加健康。

事實上,這兩種觀點並非對立,關鍵在於所使用的糖種類。

無糖益生菌為什麼會甜?

在市面上,部分標示為無糖的益生菌產品,常會以粉狀或糖果形式出現,食用時也會感受到甜味,那怎麼還會標榜「無糖」呢?

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含有一般所認知的”糖”。

仔細看他們的成分之後會發現,這類無糖益生菌加的糖大多為「糖醇」或「寡糖」,來做為甜味的來源,這兩種類型的糖與一般我們所熟知的糖不同,兩者不僅能提供甜味,更是益生菌的重要營養來源,有助於活性菌株的生長繁衍。

所以,當一款益生菌產品標稱為「無糖」時,實際指的是不含蔗糖、砂糖等常見精製糖或是人甜味劑。

延伸閱讀:益生菌軟糖其實在吃辛酸?

市售益生菌成分中有分好的糖與不好的糖?

多數寡糖與糖醇甜度都不及一般的蔗糖,也因為產生的熱量低於蔗糖,被廣泛使用在保健食品中。

益生菌產品成分中可以作為活菌食物來源的糖(益生元):寡糖

多數寡糖與糖醇甜度都不及一般的蔗糖,也因為產生的熱量低於蔗糖,被廣泛使用在保健食品中。

寡糖存在於蔬果中
常見的寡糖有果寡糖、菊糖、半乳寡糖…等,有研究顯示這幾種寡糖能增加消化道益生菌的數量,同時減少壞菌,且有類似水溶性膳食纖維的功能,具有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
然而,寡糖的功效在一些動物實驗中,仍存在不確定性(有些有用、有些沒用)。
延伸閱讀:補充「寡醣」有助於身體健康?真相其實是「多吃沒幫助」

益生菌產品成分中的代糖:糖醇類

糖醇存在於一些水果、蔬菜中,多數糖醇無法被人體完全分解、吸收,若使用過量,這些未被吸收的糖醇會滯留在小腸內增加腸道內的滲透壓,進而導致腹瀉。
糖醇類並不算是益生元的一種,因為它們並非完全不可消化,人體仍可吸收其中的一部分成分,未被吸收的部分才可被益生菌利用。而益生元則必須是完全不被人體消化吸收。

然而,部分糖醇是具有益生元的潛能

  • 麥芽糖醇
    甜度為蔗糖的75~90%,產生的熱量約為蔗糖的一半,廣泛應用於無糖食品。
    有研究指出,巧克力產品中每天添加 22.8 克麥芽糖醇會增加雙歧桿菌的數量麥芽糖醇;麥芽糖醇和聚葡萄糖的組合增加了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的濃度。
  • 山梨糖醇
    甜度約為蔗糖的一半,產生的熱量約為蔗糖的65%。
    山梨醇被一些乳酸桿菌屬物種使用、並有助於部分乳酸桿菌生長,因此有些研究將其歸類於益生元。

參考文獻:食品添加劑和微生物群的影響

其他的醣醇類成分在益生菌產品中多為甜味劑的角色,主要用於取代蔗糖和其他精製糖。

  • 甘露糖醇:甜度約為蔗糖的60%,常被用於無糖餅乾、糖果等。
  • 乳糖醇:由乳糖製成的糖醇,甜度約蔗糖的50%,對腸道刺激較小。
  • 赤藻糖醇:甜度為蔗糖的70%,熱量產生極低,約為蔗糖的10%,人體吸收率略高於其他糖醇(如:山梨糖醇),因此對腸道的刺激較小。
  • 木糖醇:熱量約為蔗糖的60%,甜度當漁蔗糖的 90%,,其對血糖影響較低,常被糖尿病族群所使用,但人體吸收率低,攝取過多會有腹瀉、腹脹的情形。

參考資料來源:營養百科

益生菌成分中比較不好的糖:砂糖、玉米糖漿、人工合成甜味劑

  • 砂糖、玉米糖漿:
    升糖指數、熱量較高,且營養價值低,攝入過多會導致血糖快速升高,而可能增加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風險。
  • 人工合成甜味劑:
    在益生菌產品中比較常看到的人工甜味劑是蔗糖素 (三氯蔗糖),蔗糖素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甜味劑,甜味約是蔗糖的600倍,具有低熱量的特性,雖被美國FDA認定為安全,但有研究顯示會引發炎症、抑制部分有益菌株的生長,影響腸道菌群平衡。
    資料來源:甜味背後暗藏安全危機?常見代糖恐有健康隱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