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益生菌的標準百百種,從益生菌菌種類型、菌數、保存/運送方式都存在眉眉角角,每一間廠商說的都不一樣,有些說A有些說B,有時候A跟B是衝突的,讓消費者無所適從。
今天這篇文章會以「益生菌功效」為出發點,客觀的討論哪一種配方或是哪一種保存方式能有更好的效果。
文章目錄
益生菌種類:乳酸桿菌 vs 球菌 vs 芽孢菌
益生菌種類僅能大致看出同屬性菌體的習性、特性,如:厭氧程度、是否耐酸鹼,無法得知具體功效。
- 乳酸桿菌
市售的益生菌配方中最常使用的就是乳酸桿菌,如:嗜酸乳桿菌、乾酪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等,這些是益生菌研究中常使用的菌種,偏好厭氧、酸性環境。 - 球菌
益生菌使用常使用的球菌菌種包含嗜熱乳球菌,其對厭氧環境的要求更高,需極低的氧氣濃度才能存活。
特別的是,食藥署於2017年即預告限制「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及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消費者在選購時要特別注意。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限制「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及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草案 - 孢子菌、芽孢菌
益生菌常見的芽孢菌、孢子菌包含凝結芽孢桿菌(芽孢乳酸菌)以及酪酸菌,可以在中性、鹼性的環境中生存,且相對耐氧,對環境的耐受度高。
劃重點
並不是使用乳酸桿菌就比較好
只要是經實驗證實的菌就可以作為益生菌,上述提到的幾種菌都有特定的菌株是有經研究證實對人體有效的,因此,以菌種來辨別該菌是否有功效是不準確的喔!
益生菌菌數多寡:1000億vs 300億
菌數越多越好?
益生菌從剛開始興起時大多只有20幾億,且這時候就有產品(ex:LPXX)取得衛服部的小綠人標章。
既然20幾億的菌有研究功效證實,那為什麼現在卻需要越做越多? 從300億到近期甚至出現1000億的產品。
重點在於益生菌的兩個特性
- 每一種益生活菌要具有足夠數量才能達到某種功效
- 益生菌容易死,所以若是非冷藏保存的乳酸菌產品,需要透過衝高出場菌數來確保最後生存的菌數。
延伸閱讀:300億益生菌是噱頭嗎?
每種益生菌都是需要經過具體的實驗研究才能稱其為【益生菌】,實驗多會針對某一種菌種的某一隻菌株 研究需要多少的活菌數才能達到某一種功效。
舉例來說,因此假設如一隻菌叫做 嗜酸乳桿菌 AA,而他的研究裡面顯示需要攝取每天5億的活菌才能幫助調整體質。
成分中有這隻菌的產品就要有至少5億的活菌數才能有幫助調整體質的功效。
劃重點
菌數要放多少要以研究為基礎,有些菌株放1億就有效、有些則要放到100億才有效,不是隨便喊菌數要至少多少才有效。
再來說第二點,為什麼要放到300億的菌、甚至是1000億的菌?
歸咎於益生菌容易死的特性,所以接下來說說對益生菌活性至關重要的元素- 冷藏與常溫。
益生菌保存:冷藏 vs 常溫
益生菌(尤其是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只要是在常溫的狀態下,就會開始他的生命週期、開始代謝,這時候就需要食物、水源,以一般益生菌粉在製作後會做凍乾處理(為了讓活菌進入休眠狀態),因此,會是一個缺乏水源、有些還缺少益生元的環境,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要存活一個禮拜都很困難。
因此,市售販賣常溫的益生菌若要確保能吃到足夠的功效活菌數,只能大幅拉高出場菌數,像是上面提到的300億、1000億益生菌,讓產品裡面的活菌在倉儲、配送、架上販賣期間就算死了一大半也還有足夠的數量能達到原本的功效。
而冷藏的益生菌則採取不一樣的策略,冷藏的益生菌會讓原本的經凍乾處理的活菌繼續待在休眠狀態,減少代謝速率,進而延長壽命。
不過有例外的狀況,益生菌中的特定菌種像是酪酸菌、凝結芽孢桿菌(芽孢乳酸菌)則因為本身菌體結構的關係(有孢子可保護),遇到不適合生存的環境就會繼續在孢子內休眠,因此也是少數可以常溫存放的菌。
延伸閱讀:益生菌到底要冰不冰?!
劃重點
要吃到足夠的活菌最好選擇有冷藏的產品,吃到的活菌才能越接近出場菌數能確保吃到最多的活菌;
若是要選常溫益生菌則可以選擇酪酸菌。
益生元是哪一種? 寡糖vs糖醇
益生元(Prebiotics) 是指一種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但能被體內好菌發酵利用的食物成分。
通過發酵,益生元能產生一些對宿主有益的代謝物,如短鏈脂肪酸(乙酸、丁酸…等),從而促進有益菌的生長繁衍。
而其中,寡糖是常見的益生元之一,包含果寡糖、半乳寡糖、木寡糖等,除了寡糖之外,水溶性膳食纖維也是常用的益生元,常見的像是難消化麥芽糊精(玉米來源可溶性纖維)。
部分糖醇雖然在研究中顯示亦可以有助於特定活菌生長,但作用不及傳統的益生元,因此,多數的糖醇在益生菌產品中是擔任甜味劑的角色。
延伸閱讀:無糖益生菌還會甜是什麼成分?
劃重點
寡糖、糖醇、蔗糖素是益生菌常見的代糖,但在挑選具備益生元的益生菌產品時,還是以寡糖為主的配方為佳。
用菌配方:單方菌 vs 複方乳酸菌
在看市面上販售的產品成分時,時常會看到一項是「複方乳酸菌」,然後括號接著一大串菌種「比菲德氏菌、雷特氏B菌、龍根菌、嗜酸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blabla」,有些甚至還會加到10幾20種。
菌種真的有需要這麼多嗎?
透過益生菌調整腸道菌叢有兩個前提
- 每次定殖的數量有限
- 多數的益生菌研究會針對單一菌種、單一菌株以及有多少活菌數的時候可以達到功效
當一次攝取了10幾種甚至20幾種的菌,反而壓縮到「那一隻功效最強菌株的活菌定殖數量」,造成達不到原本該有的證實功效。
仔細看市面上有小綠人標章【具備動物實驗】、或是藥品級的益生菌產品很多都使用單方菌,即便使用的是複方乳酸菌,幾乎找不到使用的菌種數量超過4種。
市面上具有小綠人標章或有藥字的益生菌使用菌種數量
產品名稱(健字號or 藥字) + 使用菌種數量 | ||
---|---|---|
LP33益生菌膠囊(有健字號) 使用菌種3種 | 妙利散(藥字) 使用菌種1種 | 阿德比膠囊 (藥字) 使用菌種1種 |
TCELL-1 乳酸菌粉 (有健字號) 使用菌種1種 | 舒敏佳(有健字號) 使用菌種1種 | 加氏立舒敏(有健字號) 使用菌種1種 |
樂亦康(有健字號) 使用菌種3種 | Dr.Hsu好康益菌(有健字號) 使用菌種5種 | 益暢敏(有健字號)使用 菌種5種 |
VITABOX L-137 專利植物乳酸菌(有健字號) 使用菌種1種 | 黑松L-137植物乳酸菌膠囊(有健字號) 使用菌種1種 | 萃益敏益生菌(有健字號) 使用菌種5種 |
植敏菌LCW23益生菌(有健字號) 使用菌種1種 | 益菌多(有健字號) 使用菌種2種 | 益生暢 使用菌種4種 |
葡萄王易得纖 (有健字號) 使用菌種1種 | 摩舒益多(有健字號) 使用菌種1種 | 百賜益(藥字) 使用菌種3種 |
若元錠WAKAMOTO (藥字) 使用菌種1種 | 台糖寡醣乳酸菌(有健字號) 使用菌種2種 | TS6健康有益菌(有健字號)使用菌種2種 |
安必飛拉散(藥字) 使用菌種1種 |
劃重點
「打二十顆界外球,不如一顆全壘打」
菌種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菌種反而影響到單一功效菌的定殖數量,導致無法達到研究中所宣稱的作用,重要的是該菌株有經實驗證實、且有足夠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