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益生菌軟糖其實在吃辛酸? 為什麼多數營養師不建議

益生菌軟糖相較於一般粉狀或膠囊劑型的益生菌更受小朋友的喜愛,這些好吃、又具保健效果的軟糖,媽媽們怎可能會不心動呢?

然而,在許多文章、甚至是專家都表示不建議使用益生菌軟糖,這邊統整了幾個比較常被提起的原因。

為什麼多數專家不推薦吃益生菌軟糖、QQ糖

  • 糖中的糖、添加物很多
    軟糖通常由明膠、各種糖類(甜味劑、蔗糖、砂糖、代糖)、調味劑和色素組成。
    部分添加物在專家眼裡是不適合小朋友食用的,尤其像色素(紅色20號、黃色4號、黃色5號)就有研究指出可能與兒童過動有關聯,但因台灣並沒有特別限制色素在食品的使用,因此這類型的色素仍存在於許多糖果、保健食品中。
    延伸閱讀:紅黃4色素歐禁用!台照吃恐致過動兒糖和添加物,誰才是讓孩子過動的兇手?
  • 生菌軟糖用了什麼菌?用了多少菌數標示不清
    一款益生菌是否有效,往往跟菌株是否經實驗證實活菌數是否足夠 有關。
    然而,相較於傳統的益生菌保健食品,台灣販售的益生菌軟糖在成分標示上較不嚴謹,多數只有標示菌種或以「乳酸菌」帶過,並未標示詳細的菌株名稱(代碼)及活菌數,很難得知、查證是否真的具備官方所宣稱保健功效。

接下來會詳細探討的是後者,也就是益生菌軟糖的活菌成分與是否具有功效這件事,就不再去贅述軟糖中所含的糖類與添加物對身體的壞處,因為基本上只要是糖果,都會有這些問題。

益生菌軟糖是否具功效?

益生菌軟糖的有效性一直是有爭議的議題,因相較於傳統的益生菌粉劑與膠囊劑型,軟糖的添加物、糖更多,活菌是否能這樣的環境下存活、是否會在軟糖的製作過程中死亡,都是未知數

以往在益生菌軟糖的研究少之又少,唯一查能到的是一篇2022年的研究「透過植物乳桿菌Dad-13 軟糖調節嬰兒中度營養不良的腸道菌叢」,研究中使用的益生菌軟糖含有1億~10億的菌數,目的是觀察益生菌軟糖在身體測量或營養狀況方面是否優於安慰劑軟糖,結論表示益生菌組別能促進丁酸菌生長,同時也列出研究的樣本量小和干預時間短的局限性,需要未來更多的驗證研究。

參考文獻:https://www.mdpi.com/2072-6643/14/5/1049

這是少數可以找到與益生菌軟糖有可能有效的研究,且研究有清楚標示菌種、菌株名稱(代碼)與活菌數。然而,由於益生菌菌種、菌株的特異性,此研究有效、不代表其他的益生菌軟糖也一樣有效

目前市場上的益生菌軟糖產品多數缺乏益生菌實驗與活菌數量,造成功效無法被驗證。

市售益生菌軟糖菌株名稱、活菌數不明

我們從第一篇文章就開始強調益生菌吃的是經實驗證實具足夠數量的活菌才可以對身體有益處,因此菌株經實驗證實有效活菌的數量是我們在挑選益生菌2個最重要指標。

依據這兩個指標回顧市售的益生菌軟糖,我們會發現多數的益生菌軟糖皆沒有標示這兩個指標。

益生菌軟糖標示不清?

回顧目前市面上的益生菌軟糖,近9成在標示上不嚴謹,多數只會標示到菌種,如下圖為某一益生菌軟糖所標示的成分:麥芽糖醇糖漿、明膠、芽孢乳酸菌、檸檬香料…等。

某款益生菌軟糖成分表

然而,在益生菌研究中都表明不同菌株使用的數量服用的時間往往會影響最終是否有效的結果。

經時驗證實的菌株標示的方式會包含:菌種+菌株編號
若僅標示菌種(如上圖所標示的「芽孢乳桿菌」),沒辦法得知該菌的功效性與安全性。

正規的標示方式會像下圖另一款益生菌的成分表,除了標示菌種Lactobaciluus plantarum(植物乳桿菌)、也會連帶菌株名稱(K21)也寫出來。

某款益生菌產品成分

因此,如果產品上未標示使用的菌種、菌株編號,即便廠商可能在文案中強調「經研究證實」,恐怕也只是行銷手法,未標示使用菌株是無法證實吃了是否真的「有效」。
延伸閱讀:益生菌成份怎麼看?

菌數是否足夠

除了剛剛說的菌株名稱(代碼)未標示之外,菌數就更不用說了…

筆者在搜尋產品時,只有少數的益生菌軟糖有提到初始放的活菌數(也就是出廠菌數),極少數有放到100億,其他都只有10億不到。

益生菌若是使用乳酸菌(包括乳桿菌、雙歧桿菌)來做為配方,即便是出廠菌數高達百億甚至千億,仍會因為各種環境因素(包括保存溫度、劑型、添加物)導致活菌大量死亡、不易生存,消費者實際拿到、吃下肚的活菌數很有可能少到不足以產生功效。

以益生菌軟糖來說,保存溫度幾乎是常溫,在常溫下的益生活菌會隨時間增加而慢慢衰減,再加上出廠菌數只有少少的幾十億,實際吃到的活菌恐怕寥寥可數。

不過有例外情況…若產品是使用芽孢菌則不在此限,如:凝結芽孢桿菌(芽孢乳酸菌)、酪酸菌,其菌體結構能讓活菌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較不易因為環境因素衰減。

延伸閱讀:300億益生菌的出廠菌數vs保證菌數益生菌要冰?

益生菌軟糖的好處與疑慮

對於還無法吞嚥膠囊的兒童來說,益生菌軟糖是一個接受度相對交高的方式。

然而,市售的益生菌軟糖在成份標示上多數未標示經實驗證實的益生菌菌株以及使用的菌數過少,甚至有些未標示,再加上我們不能確定這些活菌是否能在軟糖的形式下生存(因軟糖製作需要加熱、對活菌生存不利)

種種的原因都顯示…益生菌軟糖可能不是廠商說得那麼有效。

因此,筆者認為益生菌軟糖可以做為一般糖果食用,但要吃出功效…可能就不是主要目的,更不建議為了保健功效特地購買益生菌軟糖給兒童每天使用。
如果要吃出作用,還是會建議購買一般成分單純的益生菌膠囊或粉劑即可。

延伸閱讀:無糖益生菌為什麼會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