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益生菌時是有可能出現拉肚子,或是過敏起疹子的情況的。
接下來的文章教你辨認如果吃了益生菌之後拉肚子或過敏,可能是因為什麼原因? 以及要怎麼處理?
文章目錄
一般來說,吃益生菌導致拉肚子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產品成分裡含有緩瀉劑,一個是剛接觸益生菌時菌數過多引起的菌項調節反應。
益生菌拉肚子可能原因一、請確認配方內有沒有這些成分

1) 常使用的中藥成分其實是刺激性瀉藥
部分主打排便功能、代謝功能的益生菌,會為了增加幫助排便的體感而在配方中偷偷加入緩瀉劑,常見的緩瀉劑如:番瀉葉、阿勃勒萃取物、蘆薈、蘆薈素、望江南(又稱羊角豆、石決明)等,雖然常會使用在中藥裡,但這些都是刺激性緩瀉劑,專門用來刺激腸道蠕動以排出糞便,長期使用反而會讓腸胃造成依賴。
『阿勃勒果實、蘆薈所含活性成分是屬於羥基蒽類衍生物的一種,國際間已有相關科學研究報告指出,長期食用含羥基蒽類衍生物的食品或膳食補充品,具有安全上之疑慮,且依據目前可獲得文獻,無法訂定羥基蒽類衍生物的每日安全食用量。』
延伸閱讀:
即便是現在,如果仔細看市面上的【幫助代謝】或【瘦身】的保健食品(不限益生菌),蠻常可以看到這些成分的。
延伸閱讀:益生菌與酵素產品中常見的5種刺激性瀉藥
2) 益生菌若成分含氧化鎂可能導致拉肚子
益生菌成分除了含有上面說的刺激性緩瀉劑之外,若成分中含有滲透性緩瀉劑也有可能造成腹瀉、水變的情況。
其中的「鎂」是人體中不可或缺的礦物質之一,鎂是許多酵素的助催化劑,會參與能量儲存和利用,如:肌肉和神經傳導都需要鎂,在膳食補充劑或是保健食品中的鎂通常以「氧化鎂」、「硬脂酸鎂」、「檸檬酸鎂」的形式出現。
然而,攝取過量的鎂就會有拉肚子、腹瀉的情況。
因此,若吃了益生菌反而拉肚子有可能是產品為了功效更加顯著增加過量的鎂所致,不妨確認看看成分表是否有像是「氧化鎂」的成分。
3)益生菌中的糖醇類
糖醇類常以甜味劑的角色加進益生菌裡,常見的如:山梨糖醇、麥芽糖醇、乳糖醇。
因為腸胃道對部分糖醇類的吸收緩慢、幾乎不被吸收,讓腸道內保持高滲透壓、體內水分進入腸腔、增加糞便含水量而達到緩瀉效果,屬於滲透性緩瀉劑。
過量則可能引起腹瀉、腹痛…等反應。
益生菌拉肚子可能原因二、正常的菌相調節反應
如果你把益生菌的成分仔細的翻了一遍都沒有看到這些成分,那有可能就是菌相調節反應。
菌項調節反應可能包括:拉肚子、便秘、腹脹
一般人剛開始攝取益生菌時並不會有太大的負面反應,但對少部分腸胃較敏感、原本腸胃壞菌較多的人,一開始攝取益生菌時可能會出現腹脹、腹瀉(拉肚子、拉水便)、肚子痛或是便祕的情況,這些是源自於大量的好菌進入體內時,壞菌會分泌毒素來與之對抗,在對抗的同時就會出現類似副作用的症狀,就稱作菌相調節,屬正常反應。
菌相調節是一個過程,可以先降低益生菌的攝取劑量,等身體適應之後,才調整回原本的建議劑量。
吃益生菌反而過敏長疹子呢?
在極少數的情況下,部份的人開始服用益生菌後反而產生過敏反應、長疹子的症狀,引起的原因更多,可能包括菌數過多引起身體的應激反映、成分中可能含有過敏源、或是上述提到的菌相調節反應,就會出現類似狀況。
症狀通常會在停用益生菌之後消失,若反應嚴重,請盡速求診、並詢問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是否繼續服用。
題外話
如果拉肚子吃益生菌有用嗎?
造成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吃益生菌不一定有用。
若是吃壞肚子(細菌)引起的腸胃炎或是吃抗生素造成的腹瀉,的確國外研究有指出服用一定劑量的益生菌(特定菌株)可能可以縮短病程、減少腹瀉次數。
延伸閱讀:抗生素會殺死益生菌? 不能一起吃嗎? 、 腹躁症吃益生菌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