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益生菌是B菌家族,也就是Bifidobacterium(雙歧桿菌屬)裡的成員,菌種包含比菲德氏菌、龍根菌、雷特氏B菌…等。
文章目錄
比菲德氏菌是什麼?
比菲德氏菌在中文因為翻譯的關係有些微的差異
- 有些把比菲德氏菌作為泛指B菌的名稱,也就是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 ),所以會出現「比菲德氏龍根菌」的講法,這個時候的說法就是把比菲德氏菌當作整個菌屬
- 另外一種說法是將比菲德氏菌作為雙歧桿菌屬 下面更細分的一個菌種-雙叉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為了避免誤會,以下文章所提到的比菲德氏菌都會以維基百科所指的「雙叉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為主。
雙歧桿菌屬包含的菌種中英對照表
不管是比菲德氏菌、龍根菌、雷特氏B菌分別為雙歧桿菌屬下的其中一個菌種,當然具有的功效、習性也會有些微的差異,在這篇文章中就會先簡單介紹下表常見於益生菌菌種的前面兩個- 比菲德氏菌與龍根菌。
俗稱 | 中文名 | 英文學名 |
---|---|---|
比菲德氏菌 | 雙叉雙歧桿菌、兩歧雙歧桿菌 |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簡寫B.bifidum) |
龍根菌 | 長雙歧桿菌 | Bifidobacterium longum(簡寫B.longum) |
雷特氏B菌 | 乳酸雙歧桿菌 | Bifidobacterium lactis(簡寫B. lactis) |
– | 短雙歧桿菌 | Bifidobacterium breve(簡寫B. breve) |
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雙歧桿菌最初是於母乳餵養的嬰兒糞便中分離出來,通常是嬰兒出生後最豐富的細菌。
在母乳哺育的嬰兒中,短雙歧桿菌是優勢物種,其次是兩歧雙歧桿菌(比菲德氏菌)和長雙歧桿菌亞種。
雙歧桿菌屬於厭氧菌,不能在有氧的情況下生長,主要存在於大腸中。有研究顯示人類腸道中的雙歧桿菌的豐富度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降低。
參考文獻: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693766/
1. 比菲德氏菌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嬰兒腸道中的雙歧桿菌種群很大一部分屬於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也是第一批在嬰兒腸道中定殖的菌種,也是健康成人腸道雙歧桿菌族群中的常見菌種。
比菲德氏菌功效
目前市面上許多產品都會添加比菲德氏菌,但只有少數有使用具功效實驗的菌株。
比菲德氏菌目前研究文獻較多的是一隻叫BGN4的菌株,研究領域包含此菌株針對抗發炎、腸躁症、過敏…等影響。
- 一篇小型的韓國研究指出含有兩歧雙歧桿菌BGN4、嗜酸乳桿菌AD031等菌種的複合益生菌使用8週後對腸躁症患者影響。
參考文獻: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431731/ - 一篇針對使用益生菌混和務(美沙拉秦加上唾液乳桿菌、嗜酸乳桿菌和雙歧桿菌 BGN4 菌株)對於結腸性潰瘍的影響
參考文獻: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623957/
這裡查到的文獻標的物,大多是使用複合益生菌,較少針對兩歧雙歧桿菌BGN4單一菌株的實驗,因此若購買的益生菌有此菌可能會因為配方不同而有不同的作用。
※即便比菲德氏菌BGN4這一隻菌有諸多研究,並不代表其他的比菲的氏菌有相同的效果,我們在文章中也一直會提到一個概念是菌株的特異性:同菌種不同菌株會有不同功效。
比菲德氏菌缺點
比菲德氏菌種對於對酸度、氧氣、壓力特別敏感
由於此菌種本身就存在於人體中、且少數菌株在調整體質、腸胃保健上具有研究支持,很多產品中都可以看到此菌的蹤影,然而,比菲德氏菌種對於對酸度、氧氣、壓力特別敏感。
雖有研究顯示,經過特定包埋技術的比菲德氏菌能增強對胃酸胃液(pH 1.2)、膽鹽(1%,w/v)的抵抗力,然而,若放置於常溫環境中,仍效果有限。
該研究顯示,將包埋後、冷凍乾燥後的比菲德氏菌放置於在37°C、相對濕度60%~65%下保存3個月後,活菌存活量只剩約28.6%。
參考資料:微膠囊化方法對冷凍乾燥兩歧雙歧桿菌存活的影響
2.龍根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
龍根菌,中文學名為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與上述的比菲德氏菌一樣在新生兒早期的腸道中扮有重要角色,就有研究表明「長雙歧桿菌早在出生90天就能定殖並持續存在的菌株在 6 歲時仍然存在。」
龍根菌能將碳水化合物代謝後產生短鏈脂肪酸 (SCFA)、乙酸鹽和乳酸,而乙酸與乳酸能降低腸道的PH值,不利於致病菌生長。
參考文獻:單獨長雙歧桿菌或多菌株益生菌製劑在生命早期及以後的功效
龍根菌 功效
菌種相同的菌可能因為菌株不同而有不同的功效作用。
龍根菌目前研究文獻較充足的是一隻叫BB536的菌株,研究領甚廣域包含調節排便、腸道疾病、過敏…等,因此這裡整理幾篇筆者查到BB536針對一些比較常見症狀的研究。
- 日本的一篇研究針對龍根菌BB536對慢性便秘的老年人影響,益生菌組別每日接受500億的BB536菌,持續4周,研究顯示「主要結果不顯著,但在兩組之間的大便頻率有則有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長雙歧桿菌(龍根菌) BB536 在老年慢性便秘患者中的作用 - 一項馬來西亞的研究評估了長雙歧桿菌 BB536 對520 名 2-6 歲健康馬來西亞學齡前兒童腹瀉和/或上呼吸道疾病的影響,受試者每天服用含有 5億的BB536 ,結果顯示在兒童腹瀉上沒有顯著的效果,但在「呼吸道疾病平均次數」兩組之間有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長雙歧桿菌 BB536 可緩解馬來西亞學齡前兒童的上呼吸道疾病並調節腸道微生物群分佈 - 長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對乳糖不耐症與功能性腸胃症狀患者的腸道微生物影響
參考文獻: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010241/
延伸閱讀:嗜酸乳桿菌(A菌)與知名菌株功效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