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種名:酪酸菌
學名:Clostridium butyricum
別名:丁酸梭菌、丁酸菌、C.butyricum
知名菌株:CBM588
文章目錄
酪酸菌(學名:Clostridium butyricum),又稱「丁酸菌」或「丁酸梭菌」,是一種人體腸道共生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乳製品、蔬菜以及人體腸道中。約有10-20%的成年人體內檢測到這種菌,而它通常是嬰兒體內最早定殖的益生菌之一。
酪酸菌以其能夠產生丁酸和形成芽孢的能力而聞名。它具有強大的耐受性,能夠在低pH值的環境中(如胃酸)和高膽汁濃度下生存。
酪酸菌(丁酸梭菌)的特性與代謝物
擁有金鐘罩鐵布衫的酪酸菌
酪酸菌是一種產芽孢的厭氧細菌,主要定殖於人體大腸,具有極其強大的耐受性。因其獨特的芽孢外層保護結構,酪酸菌能夠在各種惡劣環境中生存,是少數能在體外常溫環境中持續存活的菌種。
- 耐酸性
它們能在25℃至37℃的溫度範圍、pH值4.0至9.8的環境中正常生長。
其耐受pH值範圍更廣,從極酸性的pH 1.0到鹼性的pH 5.0都能存活,遠超其他常見益生菌如乳酸菌、腸球菌和雙歧桿菌對酸性和膽鹽的耐受能力。 - 耐熱性
酪酸菌的耐熱性因菌株不同而呈現多樣性,研究顯示某些菌株甚至能在100℃的高溫下存活5分鐘,而其他菌株在80℃處理30分鐘或90℃處理20分鐘後,存活率仍能超過90%,展現出真正的「金鐘罩鐵布衫」特質。
代謝物
酪酸菌可透過發酵葡萄糖、乳糖等單醣和雙醣產生酸,但不會分解明膠或血清蛋白。可產生澱粉、丁酸、乙酸和乳酸,以及少量的甲酸和丙酸。
酪酸菌可發酵未消化的膳食纖維並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特別是丁酸(butyric acid)與乙酸鹽,也能產生澱粉酶、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K等微量元素,也可產生澱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酵素。
※ 丁酸因其味道刺鼻、特殊,不容易從日常食物中補充,大多都是靠腸道中的厭氧菌發酵而成。
酪酸菌功效有哪些?
酪酸菌最具特色的是其具有產生大量丁酸的能力,丁酸是短鏈脂肪酸的重要組成物之一,具有多重生物活性,與消化系統健康有著重要的角色,多與消化道屏障、免疫調節、消化道菌叢有關。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可能會調節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可能增加某些有益的細菌類群,如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
1. 知名菌株 酪酸菌 MIYAIRI 588 (CBM588) 介紹
酪酸菌MIYAIRI 588,簡寫為「CBM588」、又名「宮入菌」,此菌株於 1933 年由 Chikaji Miyairi 博士首次從健康人類糞便中分離出來,是一種非基因改造菌株,在東亞地區廣泛使用於消化道保健益生菌,是少數有作為藥用益生菌的菌株。
研究表明,它不具有抗生素抗藥性轉移的傾向,亦不具有產生與梭菌毒素相關的物質。
功效研究領域包含
- 影響艱難梭菌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大腸桿菌、幽門桿菌定殖與生長
- 對抗生素引起的腹瀉作用
- 維持消化道菌叢多樣性
2. 酪酸菌各別菌株與其研究涉及領域
菌種+菌株名稱(代號) | 研究涉及領域 |
---|---|
Clostridium butyricum MIYAIRI 588 | 消化道保健、維持消化道菌叢多樣性 |
Clostridium butyricum CCFM1299 | 改變宿主代謝膽汁酸、能量消耗方式 |
Clostridium butyricum CGMCC0313.1 | 調節肥胖小鼠的脂肪水平 |
Clostridium butyricum S-45-5 | 免疫調節 |
※ 以上為目前副乾酪乳桿菌能在公開期刊中查詢的到研究功效的菌株。
若未列在上述表中,有可能代表該菌株研究僅為內部研究,並沒有發表於公開的期刊中。
使用酪酸菌有副作用嗎?
酪酸菌在已知的菌株中,其中一些菌株具有產生毒素的基因,然而,並非所有菌株都含有這些基因,也不具備其他治病潛力的標記。
少數案例中,對免疫系統受到損害/低下的族群,使用酪酸菌可能會造成菌血症,常見症狀包括發燒和腹部不適。
關於酪酸菌的常見問題
1. 一般我們常聽到的「宮入菌」等同於酪酸菌嗎?

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功效表現,宮入菌並不等同於酪酸菌,而是隸屬於酪酸菌下的一個特定菌株「MIYAIRI 588」。
宮入菌保留了酪酸菌的基本特性,如產生芽孢、厭氧特性、產生丁酸等,但也有其獨特的特性和應用,在日本和亞洲地區作為益生菌使用已有很長歷史。它被認為具有特別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用於幫助消化道健康。
2. 酪酸菌為什麼不需要冷藏?
一般而言,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這兩類菌因為不具有芽孢型態,因此對生存環境的要求相對嚴格。在體外環境中,由於缺乏足夠的營養和水分,這些菌的生命週期有限,通常需要冷藏,使其進入休眠狀態以延長其活性。
相比之下,酪酸菌則具有特殊的生存策略——形成芽孢。
當環境條件不利於生長時,例如極端溫度、缺乏營養、乾燥或pH值變化等,酪酸菌會啟動芽孢形成過程,進入休眠狀態,而無需冷藏。這種狀態下,酪酸菌的代謝活動幾乎完全停止,進入深度休眠,不需要水分或營養物質,能量消耗極低,從而大幅延長壽命。
延伸閱讀:益生菌到底冰不冰?